
其實日初已經用以創為投的模式做了不少嘗試。比如說我們在消費投資里的一個典型案例:線下連鎖折扣店好特賣。我們第一次投好特賣是2020年底,當時公司只有一家線下門店,我們幫助公司從戰略、組織、渠道、零售等方面深度與公司一起成長,進行價值創造。今天好特賣已經成長為一家近600家線下門店的優秀創業公司,并且仍保持健康高速的增長。后續我們也參與孵化投資了包括真工醬酒、好奇心科技、異想科技、Qrem等數家創業公司,上述早期孵化項目里我們多為獨家投資人。
Q:日初是你的第四次創業,而今年日初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請結合過往的連續創業經驗,總結分享一下你關于創業、關于投資的心得。
陳峰:首先,在我看來,投資的本質就是創業,這也是我個人最熱愛的事業。另外或許是因為我消費創業出身的基因,投資和創業對我來說至今沒有本質區別。投資賺的是三種錢:第一種價格差價,第二種時間價值,第三種價值創造——而日初的創立就是為了在未來探索價值創造的這一條產業投資的道路。我個人也總結了幾點經驗:
第一,關于如何理解少。欲望是殺手,平庸是敵人。大部分創業公司會在欲望驅動下做很多錯誤的決策。例如規模、多元化、速度、融資、利潤率、過度營銷等,過去幾年這樣的創業風氣在資本和一些媒體的催化發酵下尤為突出。其實投資也是一樣——規模是收益的敵人。價值是非對稱的:時代的卓越價值往往只由極少的行業和極少的公司創造。機會主義往往都是平庸收益,明確什么不做、什么不投其實比知道要做什么、投什么更重要。所謂做投資,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和做準備,而非“投”。
舉個例子,關于日初對酒板塊的投資。首先我們內部十分明確,日初不投低度酒、預調酒、雞尾酒、威士忌、葡萄酒、啤酒。從中國整個酒行業規模來看,雞尾酒、威士忌、預調酒等細分板塊的總市場規模為500億左右,而四大烈酒集團拿走了行業核心品牌銷售額的70%,銷售利潤的80%,集中化還在加劇。葡萄酒1500億規模,行業頭部名酒化和產區化特征明顯,腰部及底部十分分散;啤酒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行業整合基本完成,投資周期也基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