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電動化發展正在向大功率快充時代“疾馳”。
自保時捷Taycan首次將800V電壓平臺帶入量產電動車型后,2021年,國內外車企掀起一輪800V電壓平臺車型發布潮,以圖搶占大功率快充新高地。
國際上看,現代、通用、大眾、奔馳等主流車企均宣布了800V高電壓平臺計劃;而在國內,包括嵐圖、吉利極氪、小鵬、廣汽埃安、比亞迪e平臺、理想等車企也都加快布局800V快充技術。
目前,國內熱銷車型電壓平臺還普遍停留400-600V之間,如比特斯拉Model 3電壓平臺為400V,搭配其自建超充樁可實現充電15min行駛279km,理論充電倍率約為1.85C,為行業較高水平;比亞迪漢EV續航里程550km,最大充電系統電壓為569.6V,可實現25分鐘30%-80% SOC的充電速度。
車企們紛紛將矛頭對準800V高電壓平臺背后的邏輯是,隨著全球電動化演進,主力電動車型續航普遍突破600km,消費者的續航焦慮逐步化解,但隨之而來的,是需求側對充電便捷性的考量。
能否像傳統車加油一樣實現快速充電,成為用戶端關注的新“痛點”,也成為市場進一步滲透的關鍵“賽點”。
從技術角度看,提高充電速度有兩大解決方案,提高電流和提高電壓。但由于電路中的大電流會產生很高的熱損失,其理論提高上限并不高(約為500A,可實現200w的充電功率),因此基于800V電壓的平臺架構,才是解決充電困擾的重要技術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多個場合指出,解決充電的后顧之憂,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術,超級快充是大勢所趨,行業需要推進電動汽車采用800V甚至更高的電壓平臺。
事實上,800V高電壓平臺的最大價值,就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快充,通過提升充電效率、縮短單次補能時間,從根本層面徹底解決里程焦慮。
然而,從400V到800V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達到更高的充電功率,需要車企及三電企業對電芯及系統、各高壓零部件的絕緣、耐壓等級,銅排的載流、耐高溫能力設計等進行全新調整和系統性升級。
動力電池作為平臺架構中的重要一環,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圍繞于此,包括寧德時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一大批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開始積極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