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施耐德電氣在推進微網建設和能源落地的場景層面,有哪些觀察,進行了哪些實踐?
黃弘揚:因為場景比較新,綜能和微電網的潛在挑戰很多。我們在實踐當中遇到過非常多復雜的場景和案例。我們經常看到,在綜合微網的建設過程中,不同資產歸屬于不同主體,協調和溝通難度大。此外,由于綜能和微電網還處于一個早期的快速生長階段,市場上缺乏懂多科目和擁有整體規劃能力的專家,所以在項目規劃階段就需要擁有專業能力和項目經驗的幫手參與其中,能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當前的大量項目,其實是以經濟利益為驅動下的元素加法,并沒有起到“1+1大于2”的效果。這就造成運維管理的難度很大,給用戶也帶來了很多麻煩,甚至經濟損失。通過施耐德電氣比較精細化的管理介入之后,就可以讓其收益放大。
其實,當我們真正地站在用戶的角度,并不是安裝了設備和系統就結束了,更關鍵的是如何把系統綜合利用起來。這背后就需要數字化技術的支撐,技術在綜能和微網場景里面的重要程度進一步放大。我們認為當前整個微網場景里面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微電網相關技術中,數字化是提升安全性和經濟性問題的重要手段。比如剛才提到的運維問題的處理、靈活電價的適配調度與優化,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還可以進行歷史追蹤、分析、預測、調優。再比如說虛擬電廠中,光伏、儲能、充電樁、暖通等元素的協調管理,以及具體應用當中各主體之間的協調,這對整個系統的要求會比較高,如果不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很難處理,所以施耐德電氣高度重視數字化應用。
技術做精做細后,一方面是有盈利空間可以挖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運營效率等。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成熟,我相信都會意識到數字化技術的重要性,也能越來越多地挖掘出微電網系統的潛力,進而最終促成整個生態的繁榮。
“走進·綠色先行者”圓桌對話 之 前景展望
主持人:針對微電網和綜合能源管理的發展前景,有請各位嘉賓為大家送出一句話的寄語或者總結。
趙晨旭:選擇大于努力,越是在不確定的時代,就越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今天,我們選擇微網和綜合能源這一賽道,一定是看準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王湘: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過程當中,我們既要著眼于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和特高壓輸電的局面,同時也要看到分布式的清潔能源的微網和綜合能源的發展前景。相信綜合能源和微電網這個行業有很大發展潛力,這是我們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兩條腿當中重要的一條大腿。
黃莉:科技賦能企業,綠色引領未來,低碳能源大有可為。
黃弘揚:在綜合能源這個領域,我們想強調OT+IT,即數字化技術手段與場景的真正融合,這是建設微網和綜合能源的有利武器。施耐德電氣將繼續秉承在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初心,繼續推動整個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同時為更多企業的“碳中和”之路持續賦能。
要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陣地,而微電網和綜合能源管理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兩條腿當中重要的一條大腿。 對于微電網和綜合能源管理這一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資深專家與實踐先鋒們滿懷信心,發出了市場最強音。
在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微電網和綜合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展現出了巨大的成長潛力。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的新型電力系統和微電網事業能夠發展的更穩更快,生長出更繁榮的生態,為“雙碳”目標貢獻更大力量。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