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電網公司2025年電網工程建設現場施工班組骨干技術培訓班在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圓滿落幕,這場為期5天的培訓不僅是一次技能的“充電”,更是一場經驗的“盛宴”,為全國電網建設注入了江蘇智慧與江蘇方案。
以頂尖師資筑牢培訓根基,讓骨干學到真本領。一支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是培訓質量的核心保障。此次培訓特邀國網首席專家戴如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呂立翔等“大咖”坐鎮,再加上省內線路領域資深專家組成的“智囊團”,師資陣容堪稱行業頂配。他們不僅帶來了安全質量管控的前沿理念,更拆解了技術工法創新的實戰案例——從復雜地形下的桿塔組立技巧,到機械化施工效率提升的關鍵節點,每一堂課都緊扣施工班組的核心需求。這種“靶向教學”模式,讓來自24個省份的48名技術骨干跳出“紙上談兵”的困境,真正學到了能直接應用于現場的“硬功夫”。
以特色環節拓寬培訓維度,讓交流碰撞新火花。培訓不止于課堂,更在于沉浸式體驗。此次培訓特意增設省送企業文化展廳與江蘇電力體驗館參觀環節,看似“額外”的安排,實則暗藏深意。在展廳里,江蘇電網從“Manual操作”到“智能巡檢”的發展歷程歷歷在目;在體驗館中,VR技術還原的帶電作業場景讓學員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科技賦能的力量。這種“理論+實踐+文化”的三維模式,打破了傳統培訓的單向輸出,讓學員在觸摸江蘇電網發展脈絡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打開了思路、拓寬了視野。
以平臺思維激活培訓價值,讓經驗轉化為動能。電網建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不同省份的地形地貌、氣候特征、施工條件差異顯著,經驗的交流碰撞尤為重要。此次培訓搭建的不僅是技能傳授的講臺,更是全國技術骨干的“圓桌論壇”。來自東北的學員分享了嚴寒地區電纜敷設的防寒技巧,南方的同行則探討了梅雨季節基礎施工的防潮方案,而江蘇的技術人員則詳解了“大跨越工程”中的標準化作業流程。這種跨區域的經驗互換,讓每個參與者都從“學習者”變成了“分享者”,最終凝聚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集體智慧。
由此,我們要像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建設部那樣,以“強技能”為出發點,以“促交流”為著力點,既提升了個體的專業素養,更打通了全國電網建設的經驗壁壘,讓更多施工骨干在互學互鑒中成長,讓電網建設的“細胞”更有活力,共同托舉起新時代電力事業的參天大樹。(通訊員:鹽文 15061614949 江蘇省鹽城市解放南路189號鹽城供電公司黨建部)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