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從第一采氣廠生產部門獲悉,冬季高峰期累計外供天然氣量36.82億立方米,單日最高供氣量達3203萬立方米,冬季保供任務圓滿完成。
自去年11月全面開啟“冬供”模式以來,第一采氣廠始終把做好天然氣足量供應、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全廠上下堅守能源保供第一線,挖掘氣田生產潛能,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用端穩“能源飯碗”的生動實踐為祖國“加油爭氣”。
為踐行“暖冬”承諾,該廠先后組織召開冬季保供推進會、冬供工作部署會等專題會議,一以貫之落實“72字”工作方針和“七個一”工作要求,系統編制《2022年冬季保供方案》,成立冬季保供工作領導小組,組建18支應急保障隊,落實7類/38項保障措施,聚焦困難瓶頸,精準分解指標,科學制定“基礎、應急、極端”三套應急供氣方案,明確各階段目標、細化分解任務、完善應急措施、強化保障能力、責任落實到人,保供責任層層壓緊壓實。同時,強化陜224儲氣庫運行管理,冬供期間,陜224儲氣庫累計產氣3.3023億方,高峰期日調峰產量達400萬方,填谷調峰作用進一步凸顯。
安全平穩運行是冬季保供的重中之重。早在去年10月初,全廠10個作業區、5座凈化廠提前部署冬季安全生產工作,組織人員對保溫破損、缺失、電伴熱帶等進行詳細檢查,全力做好上千臺塔、罐、冷換設備及管線的保溫工作,提前為裝置、設備“穿冬衣”,確保不凍壞一臺設備、不凍堵一條管線。進入冬供模式后,嚴格落實冬季保供10大類46項管控措施,抓實7類重點風險,落實4個提級管理、壓實“40個是否”排查整治,全方位織密風險防控網,為冬供任務圓滿完成筑牢安全屏障。
冬季保供,不僅要拼干勁,更要靠智慧。科研部門穩步推進氣藏刻畫描述,不斷明晰主力產區的地質構造、氣水分布規律,扎實開展措施挖潛,堅持“一井一層一方案”,精準應用查層補孔、深度解堵等進攻性措施,冬季高峰期最高日產氣量達3410萬立方米;規模化應用智能泡排、柱塞氣舉等高效復合排水采氣技術,針對1149口氣井開展排水采氣3270井次,增產氣量達1.92億方。
多產一方氣,多暖一家人。為盡早“拿到”新建氣井產量,產建項目組對于具備投產條件的氣井,堅決做到“完試一口、連接一口、投產一口”。同時,加速推進重點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手續限批等難題,蘇7-2干線一次性投產成功,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據悉,在冬季高峰供氣期共投產新井135口,日配產天然氣量423.7萬立方米,累計產氣量3.02億立方米,為第一采氣廠順利完成冬供任務提供了堅實的產量保障。(供稿 程倩 黃陳晨)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