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力動力是一家專注鋰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電池及其核心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在中國、美國、日本三地設有研發和制造中心。恩力動力擁有由中美日15位博士和若干碩士等專業人才組成的、在電池和高科技產品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及產業經驗的國際化團隊。憑借多年研發積累的關鍵材料核心技術,以及獨特差異化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恩力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同時,解決鋰電池安全性方面的歷史性難題,并力圖在國內營造完善的固態電池產業鏈。
恩力動力第一款采用了鋰金屬負極的固液混合電池,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產業化上,目前在全世界都是最前沿的。恩力動力已經在鋰金屬負極保護與負極材料改性、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的合成工藝以及材料成膜技術、固態電解質材料和鋰金屬負極/正極材料的界面包覆等方面,完成了從實驗室研發到中試產業化的實施階段,離商業化應用越來越近。
目前,恩力動力已成功制造出1.2Ah/3.6Ah/10Ah級軟包型和多種圓柱型混合鋰金屬電芯,能量密度高達520 Wh/kg、體積能量密度1100 Wh/L。其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鋰金屬負極全固態原型電池可實現1000次以上滿充放電循環(容量保持率>80%);該電池擁有10C的充放電性能以及-40到+100攝氏度的工作溫域。
恩力以成本相對不敏感的高端無人機市場為切入點,并通過工藝迭代、擴大產能與車企合作開發,正向動力電池市場挺進。繼2020年為軟銀集團的平流層超高空無人機和通信無人機合作開發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于2021年發布了第一代產品測試報告,2022年雙方合作電池產品已進入B樣試制試飛階段。
據介紹,恩力已完成了美國作為研發中心、日本作為工程化中心、以及中國作為從中試到量產先進制造中心的三地布局,目前產品正在北京大興中日創新國際合作示范區進行中試。恩力一貫堅持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研發思路,以與軟銀無人機等早期項目為契機,不斷在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上取得突破,并順利通過了針刺等整套安全性測試,進一步證明依托鋰金屬負極和電解質材料體系的不斷優化,具備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產品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其差異化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隨著技術和工藝方面的不斷突破,恩力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正極包覆工藝、涂覆工藝和鋰金屬負極的成卷制造工藝,成功制造出1Ah/3.6Ah/10Ah級軟包型和多種圓柱型混合鋰金屬電芯。目前,恩力正在與多家車企洽談合作,共同推進動力電池的產品開發及量產。作為固態電池領域的創新型企業,恩力表示,未來將選擇自建工廠及與車企合作的模式來實現產品的規模化量產交付。
據市場人士預測:“2025 年將是固態電池的元年。目前鋰電池面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雙重挑戰,以及溫度范圍的局限。要克服鋰電池發展的瓶頸,滿足人類社會對電池的巨大需求,無論投資界、產業界還是學術界對固態電池的技術路線給與肯定,固態電池將進入產業化的加速發展期。
對于未來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成本,恩力認為,相比于三元液態鋰離子電池,隨著產業鏈成熟, BOM成本會有20-30%的優勢,并且由于生產過程省去了注液化成等后端環節,整體生產時間也有較大的縮短,因此總體來說,固態電池的生產成本將具備優勢。
恩力重要的合作伙伴包括 “國際鋰離子電池之父”、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UT-Austin的古迪納夫教授(John Goodenough)及其實驗室;日本超離子導體(LGPS)發明人、“全固態電池第一人“菅野了次教授(Kanno Ryoji)及其實驗室,以及產業界上下游3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