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光伏四大天王:誰將是第一個上萬億的光伏企業?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02-02
    兩者誰會最先萬億?雖然通威262億的年利潤遠大于隆基的150億,但市場根本就不買賬,1900億的市值差不多是隆基的一半,還沒有陽光電源高,太奇葩了,跟同行比起來,市場嚴重低估了通威的價值,硅料和電池片是壁壘最深的環節,而通威剛好是這兩個環節的龍頭,硅料有資金壁壘,還有很強的技術壁壘,很多硅料企業玩了很多年,依然難于控制成本,也生不出n型硅料,這些企業在順周期還好,在逆周期的抗風險能力是遠不及通威的,就好比牧原股份和正邦科技,電池片更是各大巨頭大力投入研發“高科技”領域。通威在tp電池里快速上量,hjt和ibc持續深入跟蹤研發,一旦時機成熟,也能快速跟進大上產能,隆基是之前的硅片絕對龍頭,現在硅片龍頭地位好像不明顯了,硅片本來壁壘就沒有硅料那么深,再加上隆基在尺寸上貌似遭到嚴重沖擊,就看這波大擴產能不能扭轉局勢了。

    長期看,投資就是投人,實控人的格局往往能決定企業的長期發展,我覺得通威的股權結構比隆基更好,不是說隆基的三劍客不好,三劍客合了那么久,肯定會有些許矛盾的,很難長期保持同心,難免會有各自的小九九,比如自己想出去再弄什么連城數控什么的,劉漢元從一個養魚的,轉變一個做魚飼料的,把魚飼料做到第一后,跨行做硅料,又把硅料做到第一,做電池片,又把電池片做到第一,關鍵它不是轉行,而是橫向擴張,不是做了硅料就把飼料丟了,現在做組件,表面上要進前四,那是為了不得罪組件廠,為了低調,幾年后我相信通威肯定又是組件第一了,通威有無與倫比的成本控制能力,現在完全一模一樣的組件,隆基賣1.8元,通威賣1.7元,這就是最好的體現,光伏的邏輯是降本增效,在效率一樣的情況下,通威就是更能降低成本,在硅料上,通威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吊打同行的,硅料質量n型硅料的技術都是領先的。

    從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tcl中環等光伏巨頭的動作來看,光伏企業的盡頭,應該都是一體化的,只有一體化才會有安全感,才不怕被別人拿捏,論一體化,通威無疑是最成功的,雖然現在通威的硅片產能不大,但目前硅片產能是最過剩的,比硅料還過剩,目前并不是通威進軍硅片的好時機,通威扶持一下京運通,有需要的話完全可以給京運通代工。

    搞一體化,公司越來越大,就更考驗公司的管理能力了,公司做大,很容易出現貪腐效率低下等問題,通威和隆基誰的管理更強呢?我也不知道,直覺上我更相信通威,非常喜歡劉漢元說的:市場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通威真的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這是一家四有公司,我覺得完全能夠媲美寧德時代、比亞迪,甚至可以說目前的通威就是三年前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潛力無限。

    1、有格局。公司的管理層真的非常有戰略眼光,先做專業化,再做一體化,而且在當前一個非常合理的時機正式大舉進軍終端的組件,能夠對沖今后硅料價格下跌帶來的利潤下降,實現了公司周期為主、成長為輔,向成長為主、周期為輔的轉變。

    2、有實力。做組件,通威是低調的,平時基本不說,埋頭苦干,直到近期華潤集采,通威中標3Gw才把市場震驚了,原來通威已經可以承擔這么大的產量了。未來,通威肯定會大舉進軍組件,因為組件的門檻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本來就不高,通威是電池片和硅料龍頭,電池技術多點開花,硅料又能提供利潤支持,所以技術實力和資金對通威來說完全沒問題。甚至通威可能還會再加快速度,直接收購二三線的組件公司實現產能的躍升,因為通威攪局后,二三線的組件公司生存更加困難了,而通威靠著硅料端的利潤,不缺錢。

    3、有擔當。很多人說通威破壞了光伏產業鏈,其實真的錯了,通威是一家良心企業,是國家棟梁。這兩年硅料價格高企,那是市場供需錯配導致的,通威這個時候抓緊投錢擴產能,一方面是為了鞏固龍頭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緩解產業鏈的緊張。另外,全球光伏需求大發展,造就了當前終端價格的高企,但是組件商沒有降價,說明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你看看隆基這些終端商,嘴上喊困難,但是仍然賺錢,說明需求仍然強勁,特別是海外和分布式光伏都能接受當前價格。

    但是,國內地面集中式光伏就接受不了超過2元每瓦的價格了,但是對今年經濟形勢來講,地面分布式光伏建設又是國家穩投資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一環,是實現3060雙碳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容不得滯后,所以前段時間出現了各地省政府對投資緩慢新能源項目約談的情況。這個時候,誰出來挑大梁,通威堅決的站了出來,把組件價格打到1.5元,不賺錢也來做。當然,通威有自己的長遠目的,但換個角度講,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通威犧牲了自己短期的收益來推進了國家項目,這是國家大義,必須要點贊。

    4、有良心。6月,通威管理人員實打實的拿出資金成立員工持股計劃,用平均成本55元買了五十幾億。這是真的講良心,別的企業搞員工持股,是用公司的錢去回購,然后低價賣給員工,損失的其實是公司的利益。通威直接是管理人員出錢去二級市場買,相當于增持,但還是給自己套上了各種約束,不得不為通威高管點贊。按照這種操作,可以預估,以劉漢元主席為代表的高層近幾年應該都不會減持的,因為大家一致看好通威的發展。

    綜合以上,通威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特別是轉向為一體化公司后,成長性更強,當前的11倍pe,已經是完全錯估了。接下來,通威的估值將進行重構,不用到40倍pe,我覺得20pe到30pe之間是合適的,至于市值,短期應該在5000億到6000億之間,長期看到萬億。機構、基金都將對通威進行重新定義并糾錯。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