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全國政協委員蔡毅德:進一步提高煤炭采掘一線職工待遇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4-03-05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蔡毅德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提高煤炭行業井下采掘一線待遇的提案》。

    蔡毅德在提案中指出,近年來,煤炭行業從業人數大幅下降,從2013年的611.3萬人,下降到目前的285萬人。與此同時,從業人員進一步向大型煤炭企業聚集。由于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危險系數高等原因,煤炭行業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線崗位普遍面臨“招工難”問題,主要體現在年齡結構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環境較差、權益保障不足等方面。

    2023年,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開展了全國井工煤礦采掘一線職工隊伍調研,向30多家煤炭生產企業,發放調查問卷64750份,實地或委托單位赴河南、陜西、內蒙古、安徽、山東、貴州、新疆等多個產煤省份調研采掘一線職工狀況。

    調查發現,當前井下采掘一線職工隊伍青黃不接,平均年齡普遍在45歲以上,且越是用工人數多的老煤礦,隊伍老齡化問題越嚴重。

    在受訪職工當中,“80后”“70后”“60后”合計占比81.74%,其中“70后”“60后”合計占比39.93%。究其原因,井下采掘一線工作“苦、累、臟、險”,且薪資不具備吸引力,加之很多煤礦地處偏遠、工作單一枯燥、單身青年找對象困難,致使煤炭企業不同程度存在采掘一線職工、技能型職工和年輕人才“招不進、穩不住、留不下”問題。

    井下采掘一線職工大部分由農村勞動力轉化而來,多屬于“工作經驗型”,高學歷、懂專業技術的職工較少。在受訪職工當中,76.44%的受訪職工學歷為高中及以下,無技術等級者占比為31.4%,技師及以上技術等級者占比僅為5.2%。

    隨著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先進的采掘機械與職工技能水平整體偏低的矛盾愈發突出。83.1%的受訪職工表示急需文化技能培訓,希望優化培訓方式,增強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提升業務技能。

    井下采掘一線普遍高溫高濕、粉塵大、通風不暢、工作環境較差。多數中小型煤礦職工反映,所在煤礦文體活動設施配備簡陋,開展職工文體活動較少。此外,部分企業未嚴格落實休假制度,工作時間過長,住宿環境得不到改善。

    另外,井下因噪聲、潮濕、高溫以及輻射等工作特點引起的疾病,沒有相關政策保障。《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傷殘待遇補償(統籌)標準,已不能完全滿足職工因公受傷后的補償需求,容易引發新的勞動爭議。部分職工帶薪休假、加班薪酬以及福利保障等權益未得到有效保障。受訪職工普遍希望進一步增加采掘一線人員工資收入,適當增加崗位補助。

    針對這些具體問題,蔡毅德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改善采掘一線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礦山智能化建設的支持力度;通過技術升級,降低井下采掘一線工作強度,改善工作環境,改造升級職工生活設施。

    二是提高采掘一線職工薪酬待遇。制定出臺煤炭行業采掘一線職工最低工資和津貼標準,建立工資收入和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機制,推動煤炭企業進一步將薪酬分配向艱苦一線崗位傾斜。

    三是暢通采掘一線職工成長通道。加大《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等文件的落實力度,出臺激勵政策,引導職工積極參加培訓,提升能力素質。建立完善職工職業生涯規劃和技能晉升管理體系,切實提高采掘一線職工地位。作者:陶冉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